找到相关内容566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汲喆:如何超越经典世俗化理论?

    敏感。于是,尽管“世俗化”的概念仍然被继续使用,但其理论焦点却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换:有关现代性的核心议题从所向披靡的合理化(rationalization)转变为充满矛盾的自主主体(...

    汲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173961.html
  • 澎湖宫庙小法的普唵祖师之探源

    法搭配有所不同,请见第三节叙述。这种转变可就时空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因素去作分析。(二)台南 早在明末永历十五年(1661),郑成功为反清复明(注7) ,寻觅台澎为基地,驱逐荷兰人盘据的台南堡垒...

    吴永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073970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受想行识无常。无常者则是苦,苦者则非我,  非我者则非我所。如是观者,名真实正观。16  因此,禅修者要观察五蕴的展转变化中,因缘的不断生灭  ,因灭则果生,果生则因灭,剎那流转中,没有「我」、「  我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
  •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——以弘一法师为例

    rsquo;说得很清楚了。”[10]其实从这一篇短文中我们还是不太了解大师为何要有这样的转变,也就是说我们欲知其改习南山律的深层文化因由究竟是什么?   律法在中国的流传自古有五部之说。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673999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缘起观」,可以说是从idappaccayata (相依性) 来立论,而更着重于直观的精神,强调在缘生的假借安立之中,行种种方便的勇猛度众的精神。(2) 唯识思想则进一步就空如何表现于识转变的假有,阐述...转变所表现出来的表象,并无其外在的独立性,由虚妄分别所造作的种种烦恼回返到「能动的主体性」,在此一阶段,止观的实践者达到了「感觉回收」和「集中专一」的心灵层次;其次,「依境无所得,识无所得生」,认识活动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2)

    进一步圆融,进而回禅入净,使凌厉痛快的临济禅转变为净土法门,惜乎其法脉不旺,一传而斩;而真正能够弘传临济禅法至清代,则依赖千岩元长禅师这一系。   (一)千岩元长的生平   千岩禅师(一二八四年~...本自空寂,平等清净廓若太虚”的。至于学人觉醒开悟的时间之所以有早晚,那是因为“情识从觉性转变而生,情识如形,缘业如影,情识一生缘业即现”。然而,作为学人的觉性其本身,“只是你日用常行、见成受用底,强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7.html
  • 初恋三摩地

    ,才导致了一朵花的存在。这些无限的条件就是我们所谓的“非花因素”。肥料帮助鲜花生长,鲜花终而又转变为肥料。如果我们练习禅观,就可以看出此时此刻肥料就存在于鲜花当中。如果你是位园艺师,那么你早已知晓这个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2674231.html
  • 神圣化 OR 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(二)

    不少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操作技术,甚至有必要引进商业化的经济方法。因此,佛教寺院的组织形态,必须随着现代世俗社会的经济运作模式发生转变,不得不进入到宗教市场的竞争环境。 这些现象,说明当代佛教的经济活动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374248.html
  • 三一论、基督论与华严佛学

    ousia / substance)上言,并不否定二者仍有各自之体位(hypostases),甚至并不涉及二者在性体/性质上之互换。至于相入,也不是由一事“过渡”(转变)为另一事,而是一事的力用“过渡...

    赖品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474433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1)

    发起了有漏的善业及禅定业。对于过去因所感得的现前境界苦、乐受不了知的缘故,而起了贪爱;缘于爱又生取。爱、取二种润生之惑引识等五支种子成熟而成有;有既生,此身灭又向它处受生;受生后又自然转变到达老死,生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874441.html